洛阳国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
更多>>
更多>>
新闻中心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质生产力出海新引擎 【本报记者蒋元锐】站在宁波舟山港的高处,李

发布日期:2024/4/10 16:23:53

浏览次数: 点赞数: 收藏数: 关注数: 【赞一个】    【举报】    【收藏】    【关注】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质生产力出海新引擎

【本报记者蒋元锐】站在宁波舟山港的高处,李选眺望着港口,心中感慨万千。他是南京车喇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国际部总经理,目送装载103台哪吒新能源汽车的货轮缓缓驶出港口。

从个位数到三位数的增长,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实力的体现,也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舞台的坚定步伐。这些新能源汽车不仅是绿色出行的选择,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全球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车市场,其产业发展速度更是引人注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产业联动塑造中国标准

过去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出口量为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新能源汽车出口不仅是单一产品销售,其每一次跨国交易实际上都在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国际化进程。当它们被销往海外市场时,随之而来的将是配件、电池、电机以及充电桩等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李选告诉记者,“从配件供应到售后服务,从电池更换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每一辆出售的电动汽车都像是一个种子,播撒在国际市场中,萌发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业链发展机会。这种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它不仅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也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塑造了中国标准的影响力。”

过去,汽车行业的国际标准一直以欧美为主导。然而,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大量出口,这一状况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充电接口与欧洲的存在明显差异——欧洲快充和慢充合为一体,而中国则是分开设计。这种差异不仅仅是物理接口上的不同,更涉及深层次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中国早已开始在各个产业、各个领域推动自己的标准“走出去”,参与世界标准制定。通过大量出口新能源汽车,中国正在无形中改变着目标市场的充电格局。当地消费者必须使用与中国汽车相匹配的充电设施,这就促使中国充电标准在海外市场得以推广和应用。

可以看到,在多个国家中,中国的充电标准和充电桩已经开始与欧洲标准并行存在。这不仅是一种产品层面的竞争,更是标准制定权争夺战的体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的国际化步伐加速全球汽车行业格局重塑,同时也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更多话语权。